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吕沛林)为普及编程教育、鼓励中小学生探索知识,8月8日至8月13日,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创客义教实践队前往省农科院青少年空间、东山亭青少年空间、东湖青少年空间等20余个社区青少年空间进行系列创客课程义教活动。该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三四三”机器人文化科技公司和机器人协会联合开展。“三四三”公司负责人张丹玲、机器人协会成员陈含丽子担任主讲老师,实践队队员宁文清、龚保全等人担任助教。
8月12日下午,张丹玲和实践队队员吕沛林、王本香前往红霞青少年空间,开展以“磁力片编程”为主题的创客课程。张丹玲询问学员各种生活与科学方面的问题,从实际出发,结合学员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引出主题——月球探险。张丹玲播放玉兔二号和嫦娥四号勘探月球的视频,引导学员思考月球和机器人的联系,又通过卡通与科幻视频,丰富学员对机器人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张丹玲提问有关机器人问题
在磁力片拼搭环节,张丹玲与学员合作拼出两个磁力片“月球”。学员们四人一组,根据拼搭指南,依靠自身理解能力,尝试小组内合作完成战车组装。助教们时刻关注着学员们的动态,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拼搭完成之后,学员们通过操控遥控器,控制战车的前进,试验战车的稳定性。磁力片搭建让学员们了解了机器人的内部结构,同时也激发了学员们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

学生们使用磁力片
在完成“磁力片搭建”创客课程的讲授后,张丹玲又先后前往4个青少年空间进行义教活动。在美食卡牌课程中,张丹玲带领学员们研习“食”之学问。课程以一张中国名菜地图为开端,分享中国的八大菜系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张丹玲邀请学员分享自己制作菜肴的经历,与大家共同梳理制作一道菜的流程,引出编程的基础思维。她与学员们分享编程知识:“编程序就像是做一道菜,首先得有一个整体的思路,然后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地来就很容易了。”
在3d打印笔课程中,学员们一方面学习党史知识,一方面利用3d打印笔绘制立体党徽,锻炼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中,主讲老师们对之前的课程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修改部分教学内容,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队队员们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提升管理课堂纪律、解决学生问题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学生利用3d打印笔打印党徽
计算机学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以专业技术为依托,开展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对于编程和机器人的兴趣。未来,“三四三”公司和机器人协会将继续协力为中小学生们带去融科普性、趣味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系列创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