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苏颖 范千谦)悠悠岁月,赫赫史册;抚今思昔,追根溯源。1938年,在侵华日军的步步紧逼下,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华中大学举校西迁,一路颠簸,于夏秋之际辗转桂林。近日,为探寻深藏在各地的华师记忆,弘扬“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历史文化学院红炉院史校史寻访团来到桂林,寻访调研旧址,发掘华师校友的奋斗事迹。
活动开展前期,团队成员借助校史馆平台与《华中师范大学史略》等相关史料,梳理校史脉络,回顾华中大学西迁桂林的发展足迹,完成前期调研的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韩明妍、艾婷整合资料,撰写讲解稿,用文字生动还原了在抗战时期华中大学西迁桂林的基本情况与历史沿革。
图片1:团队成员查找校史资料
8月14-16日,团队成员唐雅萱、黎依昀沿着桂林的山水和古迹,重回故地,用宣传视频的方式展现讲解成果,重走西迁之路,将八十余年前桂林的华师故事娓娓道来。从武昌出发,华中大学一路向西,最终在桂林办学。随着战火的升级,学校不得不转入夜间办学。西迁之路却并不止步,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之下,华大学子继续坚定西迁求学的信念,最终在次年春天在云南大理的喜洲落脚,开始教学工作。团队成员结合实际,以讲解形式连接百年时光,在岁月河流中体会华师先辈们的西迁心境。
在拍摄制作宣传视频的过程中,成员黎依昀感慨道:“在这次视频拍摄中,我们在家乡,一路追寻华师曾经的脚步,驻扎过的村镇、行走过的道路,印证在浩瀚的史料中存留的精神气质和动人传说,旧址中熟悉的景色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华师人坚韧顽强、不强自息的精神。”
图片2:宣传视频拍摄
回顾来时的路,高扬未来的帆。在百廿将至之际追溯校史,既是对西迁桂林时华师人“安贫乐道,弦歌不辍”精神的赓续与传承,亦是在时代的关键节点与华师同频共振的重要实践。红炉院史校史寻访团成员们将结合自身情况,协调分工,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紧密配合,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挖掘藏在大美桂林的华大印记,传承同为华师人的教育精神与理念,亦将为传播华师校史、说好华师故事、赓续华师精神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