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范千谦)悠悠岁月,赫赫史册,华中师范大学在时代的风雨中兼程,创造了近120年的历史和辉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子。8月22日,历史文化学院红炉院史校史寻访团武汉分队的成员来到了位于武汉市昙华林的华师旧址进行实地调研。本次调研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历史档案中的华师校史融入实地考察与调研当中,挖掘华师人心中的昙华林记忆,弘扬百年华大精神。
在寻访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结合自身实际,借助校史馆平台及《从昙华林到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简明校史》等相关资料,对华师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昙华林是华师最早的校址,这里记载了华师近五十年的风雨变化,尽管当年学校曾因为战乱等原因多次迁址,但也正是在动荡与革命中,华师一步步从稚嫩走向成熟。

寻访团成员敬悦雯进行资料查找
寻访团成员来到了原文华学院文学院、礼拜堂。华师最早可追溯至1903年瞿雅各所建立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因瞿雅各本人为教会人士,文华学院的建筑亦以西式的严谨整洁特色为主,现在作为湖北中医药大学保卫处和离退休工作处办公楼存在,除内部稍作修缮外,其外部结构与原址无异。寻访团成员身处其中,亦感受到其历史的悠久。

寻访团成员所拍摄的原文华学院旧址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西迁喜洲的华中大学计划返回武昌昙华林。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大学等合并组成的华中师范学院搬迁至桂子山校区,并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成如今的华中师范大学。在原文化大学理学院前,团队成员况胡晨曦将华师从战火中返回昙华林,并在桂子山获得全新发展的华师故事一一讲解,在历史的叙述中感受华师人一路披荆斩棘、会战桂山的开拓精神。

团队成员况胡晨曦在原文华大学理学院前录制视频
在视频录制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亦有所感触。成员敬悦雯站在理学院大楼前感慨道:“这次调研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探寻着华师的曾经,寻找着我们每一个华师人心中的‘根’,昙华林的旧址不仅仅是华师的物质印记,更是一种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师人传承下去的精神印记。”
红炉校史院史寻访团采用资料搜集、旧址探访、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华师校史进行系统梳理,对华师旧址昙华林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形成宣讲视频讲述校史故事,弘扬深藏在历史长河中的华师精神。在华中师范大学成立120周年之际,红炉校史院史寻访团将结合自身实际,为传播华师校史、传承“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