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文景 李欣 雷岩 邱丽 周润荻 李梓鸥)追寻红色足迹,喜迎党的二十大。在建团百年的宏阔背景下,为深入了解许家冲村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红色教育的培育情况、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卓越成果,深刻体悟许家冲村“舍家建大坝”的三峡精神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7月11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恽代英菁英学校“青马红迹实践队”的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分别从产业、组织、生态、文化与人才振兴等角度在许家冲村开展实践调研。
第二小组成员针对许家冲村原住村民进行了访谈。一提及村里的基础设施、文化活动,众人纷纷认为在许家冲村生活的幸福度非常高,白日相伴洗衣,傍晚观景台乘凉,陪着孙子孙女,纵享天伦之乐。不管是政治管理也好,还是娱乐生活也罢,在这里,村民们真正享受到了党的政策红利和政府的切身关怀。
第二小组调研走访
第四小组队员拜访了许家冲村村委会委员刘正军,聆听了许家冲村如何从贫穷封闭的移民村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发展为安稳致富的绿色宜居示范村的发展历程。许家冲村党支部、合作社、工会、企业和民宿个体户的五方联合发展模式给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党员干部们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做法也令队员们心生敬佩,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探索乡村振兴模式的热情。
第四小组调研走访
第一小组成员主要从村内的产业发展入手,采访村中的创业者与手艺人。他们首先采访了一位经营餐饮与民宿的阿姨,详细了解了她与丈夫的创业历程与经营现状。阿姨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村委会干部的感谢与敬佩。正是村委会鼓励她们回乡创业发展餐饮民宿;在疫情冲击下,村委会帮助他们宣传推广,招揽客源。
随后,大家来到篾匠铺,与长期从事竹篾编织的爷爷亲切交谈。爷爷的精湛手艺让大家叹服。如今,爷爷的拥有了明亮宽敞的铺面,竹篾制品也不愁销路,唯一担心的是这门非遗文化手艺面临失传的风险。最后,大家来到小卖部,询问了解这对老夫妻的生活状况。他们移民搬迁到此后利用自家门面开起了小卖部,两个儿子在外务工,家中两位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孙女生活在一起。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去往城区的公共交通十分便捷实惠,他们由衷感谢政府为保障村民出行的工作。
第三小组成员则采访了当地的外来游客和其他实践队成员,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活动举办情况等方面入手,了解了游客选择来此处旅游的原因以及交谈许家冲村能够吸引人、留住人、发展人的亮点。
通过本次调研,队员们不仅仅停留于口号,更从实际的落实中体会乡村振兴,贴近村民生活,学习先进农村建设经验,以脚步丈量基层致富路。
下午,全国青马工程学员、校团委副书记(学生)、组织部部长、恽代英菁英学校指导老师陈凌继霄为八期学员们导读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陈老师先由《论党的青年工作》这本书引入有关青年工作讲话或报告的话题,介绍了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5月10日举办的原因。随后,他分别从大会背景、百年历程、宝贵经验、几点希望、青年工作和殷切期望详细分析了整篇讲话的内容。陈老师充满热情地阐释讲话中的议论性排比句,同时结合具体内容给学员们补充团史知识。学员们积极回答陈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认真做好笔记。通过陈老师的细心讲解,学员们对于党和团的关系,团员自身责任与担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陈凌继霄老师讲授理论课程
实践队员们听讲记录
实践队一行在课后对宜昌沁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公司旗下的“三峡·艾”工厂进行了访问与调研,此次访问调研由陈凌继霄老师带队。
实践队员观赏绣品
“三峡·艾”工厂门口写着“创业致富党员带头,产业发展党员出力,扶贫攻坚,党员奉献。”走进“三峡·艾”工厂,满目琳琅,不同款式的刺绣产品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货架上,几名妇女正在忙着艾草及相关产品装袋。天气炎热,工作人员们的心却也是火热的。
工厂员工进行工作
谢蓉是许家冲村的产业致富带头人,她所创立的“三峡·艾”特色品牌将峡江绣艺“牵花绣”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带领了一大批赋闲在家的移民妇女灵活就业。
1994年为响应三峡工程建设的号召,谢蓉随着父辈们搬迁到了许家冲村。2012年,她牵头组建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之后又成立宜昌沁邑民俗文化有限公司,用“手绣 艾草 棉麻”的生态特色文化理念,创立“三峡·艾”特色品牌,传承峡江绣艺“牵花绣”、发展手工刺绣产品。
实践队员参观员工工作
“十三五”期间,村民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运用基地 农户的模式推广牵花绣品产业。坝区贫困移民、残障家庭妇女有了居家灵活就业的门路,许家冲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全村彻底消灭了贫困户,走上了一条建设美丽家园共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实践队员合影留念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青马红迹实践队深入调研不同群体,实际体会乡村振兴与民风民情,欲将该村发展优势与经验运用于类似乡村,带动全国乡村振兴。相信通过此次实践,实践队员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争做时代奋进的开路人,精神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