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砚:最朴素的生活成就最遥远的梦想-37000dcm威尼斯
时间:2015-01-08 21:10
来源:华大青年网
作者:林晓玥 施瑷晨等
点击:次
夜里见到杜砚,周围的人逐渐散去,在摇曳的灯光里听她轻轻地诉说,让人更加确定,这个杜砚跟在照片中认识的那个拿着奖状的女孩不一样……
“多年以后,我一定还会记得自己第一次做提拉米苏的每个瞬间。午后的阳光,两粒蛋,一碗醇香的马斯卡彭,清甜的糖水,浓浓的咖啡和手指饼干,还有轻轻挽起的头发。妈妈的叮咛在耳边响起,锅里的吉利丁片……”。
一张她拿着2014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冠军奖状的照片,让人觉得她很遥远。但微信朋友圈里的那段话,却让人觉得她其实很亲切。
夜里见到杜砚,周围的人逐渐散去,在摇曳的灯光里听她轻轻地诉说,让人更加确定,这个杜砚跟在照片中认识的那个拿着奖状的女孩不一样。
“因为喜欢所以逼着自己苦中作乐”
“2012年是改变命运的一年,经历了高考,去了一个本没有想到过的大学”杜砚在日志中这样写道。怀揣着对英语的热爱,大一的时候,杜砚从文学院转到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专业。谈到对英语的热爱,杜砚空间里的四个字恰好能准确解释——敬惜文字,正如她曾经写道的“既然热爱语言,既然离不开文字,就要对得起这份喜欢”。因为喜欢,所以享受在图书馆看外文书籍的时光,也是因为喜欢,所以愿意为一场比赛准备许久,还是因为喜欢,所以即使艰难还是选择奋不顾身向前。如她所说:“因为喜欢,所以会逼着自己苦中作乐。”
大一的时候她也曾怀疑转专业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翻译很难,不是不喜欢,是真的很困惑”。“专八是底线?!”、“sat的单词让我产生了自虐心理”、“读英语再没有以前那种幸福感了”当问到后来是怎么适应的时候,她说她仍旧觉得翻译很难,但是不断研究不断为文章润色的过程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大二下学期,杜砚获得了到香港城市大学交换的机会。在交换期间,她学习了美国文学、哥特文学、public speaking等五门课程还加入了英语辩论队。交换生的经历更加坚定了她出国的信念,香港的学习生活让她感触最深的是那种开放、自由的交流。她喜欢哥特文学,尤其是英文版小说《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她觉得科研很枯燥,实在是需要兴趣的支撑,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文字之美,而不去刻意背单词书,除非在备考的时候,她才会拿出单词书来。
尽管课程繁忙,杜砚一直积极地充实自己,12月初,她完成了在译言网站上申请项目《蓬头安妮的奇异故事》的翻译工作,这本译本也即将上线。对于比赛,她偏爱专业性较强的赛事。她渴望有一天,她的作品在外国人眼中是出自本土,因此她一直在摸索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加地道。
2013年她参加了“外研社杯”全国演讲大赛,获得了全省第七的成绩,遗憾没能进入决赛。吸取去年失败的经验,对于今年的“外研社杯”全国写作大赛,杜砚表示自己更加从容。谈到赛前的准备,杜砚说初赛时的自己很幸运,没有特别的准备但发挥得很好。真正进了决赛,杜砚开始审视自己,她知道,自己的优点在于善于运用优美的文字来记叙描写,而缺点,则是在于议论文思路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决赛前,指导老师江娟针对她的特点给予了很多帮助,通常是江老师给一个题目,杜砚就此写一篇文章,然后不断修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词汇运用得更加精致而地道。演讲队指导老师陈志红帮助杜砚开阔思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给出的命题。
今年决赛记叙文的题目是“a letter to father”,她描写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场景:女儿与父亲争执,女儿夺门而出,回来时发现父亲坐在沙发上,神情低落,香烟搁在手上,只有烟雾在缓缓上升。杜砚说,这个场景的灵感来源于父亲,幼年的时候,她不小心磕掉了一颗牙,父亲难过得坐在沙发上抽烟。最终,她以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出色的发挥从全国众多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冠军。而获奖后的感受,杜砚说,得奖并不是最值得开心的事情,最幸运的是遇见了一群和她一样热爱英语的人。
“我不习惯别人叫我学霸”
杜砚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温柔,说话声音轻轻柔柔的,还没坐下就开始为自己的迟到而不停道歉。和她的对话,很轻松也很愉快,没有想象中的距离,更多的是朋友之间的坦然舒心。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杜砚是个安静而低调的学霸,连宿舍同学给她做的脸萌照上都写上了“我爱学习,学习爱我”八个字,而当谈到这个,她撇了撇嘴表示她的不认同:“我不习惯别人叫我学霸。”
她爱学习,但同时,她也更爱生活。生活中的她是一个内向安静的女生,不习惯在人多的公众场合大声说话,却会在三五好友的小聚里尽兴而谈。lead speaker的气息并不属于她,恬静与淡然才是她生活的主基调。闲暇时光,她最爱泡在图书馆看《指环王》、《暮光之城》,也会抽出时间在一个网站上翻译小说。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她也会让自己“任性”一把,去文具店买很多好看的文具,或者去“宜家”买一些自己喜欢的饰品,努力把生活过的精致一点、再精致一点。
家人是杜砚生命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杜砚说自己是个“太恋家”的人。她没有过叛逆期,一直和父母相处得十分融洽,像朋友一样。她的照片基本都是父亲给照的,或许是因为自己手机像素不高,亦或者是她们父女之间本就是如此有爱。“父母老的很快”,她有时候想:“如果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就好了”。这样就可以代替她多陪陪父母了。她甚至连寒暑假实习也不想去,想多多陪陪家人。
对于生活,杜砚相信越简单,越快乐。夏日的午后,邀上三五好友来家,亲自动手制作甜点,和朋友一起享受,那是夏日里最简单快乐的小时光。
“做一些八十岁还会微笑的事情”
“外研社杯”夺冠,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原本低调的女孩。而在采访中,这个低调的女孩子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谈起未来,她也有着她自己的打算。
比赛拿到冠军,让杜研和她的指导老师均获得一次赴港澳交流学习的机会。对她而言这次机会是弥足珍贵的,她期待着并为之准备着。在她的空间中有这么一句话:“趁着自己还年轻,做一些到了80岁还会微笑的事。”她淘气地说道老年记忆最美好的莫过于童年和青春了吧。刚过21岁生日的她正值青春年华,对未来,她憧憬着向往着,虽有规划,但仍迷茫恐惧。虽说她非常希望去到英国学习,但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她做着出国准备的同时,一边也做着考研的打算。英国和香港的那份自由与文学的气息让她着迷不已,她希望能够深入的研究英文文学,享受文字之美,文学之韵,延续她对文学和翻译的热爱。
这样一个文字科研方面极强的女生在未来却打算当一名人民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就如同她的恩师一般,成为一个真正带领学生寻觅兴趣的好老师。她还打算在教书之余能做一些英文文学的阅读和翻译,然后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她说:“或许当老师是她选择的平凡,但是她的生命因文学因英文的存在也绝不孤单。”极其热爱烘焙的她,闲暇时做做甜点,在生活中去学习去感悟去享受人生之味。在她的生活中处处透着豆蔻少女般的真挚,她梦想着未来的某一天,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甜品小店。
“平平安安就是福”是她对生活最大的期待,不再是像初高中一样立志要成为多么伟大的人,高考的失利,父母的朋友的不测,让她相信人生中总有些起伏我们不能改变,只要每天都可以平安度过,就很感恩。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的在一起,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听话体贴的孩子,不必成名,不必发财。平凡与优秀从不冲突,而是一种“争其必然,失之淡然,得之坦然,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
“想去欧洲玩一圈,想出本自己的书,想开一家自己的甜品店,想做一个好的老师”,这个安静的女孩子还在以她自己的方式向未来走着。(文\林晓玥 施瑷晨 杨媛)
编辑:张倩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