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王奕然)10月16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下称:政国院)2021年秋季学期《中国城乡基层治理调研实践》专题社会实践课程于学院高原书院教室正式开课。在首节课程中,陈荣卓教授介绍了该课程的安排、要求及学习意义,梳理了相关概念的内涵,为其后六次社会调研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据了解,《中国城乡基层治理调研实践》课程将围绕应急管理、乡村振兴、协商民主、智慧社区等主题,进行8个周次的教学实践。课堂上,陈荣卓首先介绍了该课程的具体安排,分析了课程标题中各概念的内涵。陈荣卓表示,本课程最重要的是实践,要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为此,他对各同学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多交流反馈,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不要把走访实践变成参观;二是要注意观察,加强自觉意识,将实践学习与学业学习结合起来,将八节课程,转化为自己的八种“可能性”。
其后,围绕“城乡基层治理是什么”、“你怎么看中国城乡基层治理”等问题,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着眼于城乡基层治理的意义,胡皓玥同学认为,城乡基层治理事关国计民生,是民生的最后一公里。着眼于基层党建的内涵,罗功存同学认为城乡基层治理要注重发挥人的作用,使得党和国家的政策能真实地能指导实践,体现政策的回应性。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知识,来自社会学院的李泽宇同学认为治理就是一小群人动员一大部分,为实现好的治理,需要寻求共同的利益点,寻求操作层面的优势性,注意实践层面的阶段性。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孙昊涵同学和黄梅彤同学指出了面向老年群体的社区服务不足、基层决策信息闭塞、基层工作负担严重等问题。
陈荣卓对各位同学的分享和观点一一进行了概括与总结,通过引申相关概念,结合相关理论文件和实践经验,引发同学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陈荣卓表示,希望同学们将这些观点、这些疑问带入到其后的调研实践中,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交流,在实践中获得提升。其后,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纪录片《我的硬核社区》,了解了五个典型社区在疫情期间的抗“疫“实践,加深了对城乡基层治理的认识与理解。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各大农村、城市社区考察调研,并作出了许多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强调:“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做好。”未来,政国院将以“高标准规划,高投入建设,高质量运行”为目标,将《中国城乡基层治理调研实践》课程办好,构建政治学理论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回应时代需求,培养一流人才,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