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何晓蕾)“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坚定目标,孜孜不辍,孙祎铭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规划与目标。
孙祎铭,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基地班2020级本科生。2020-2021学年平均学分绩90.869分,综合学分绩91.607分,均排名专业第一。2021年1月至9月,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现已在《今古文创》上发表研究成果《抗疫楹联的生成、特征及意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中国“抗疫文学与文学抗疫”专题论坛,担任通讯员,为《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华大在线》等多家媒体撰写专题论坛新闻报道。
读书不觉已春深
被问及取得国家奖学金的重要因素,孙祎铭认为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比较好的适应力,能够快速地进入理想学习状态,还有能够找到目标之后持续不断为之奋斗。除此以外,她认为对于一个中文系学生来说比较重要的是阅读,而且阅读应该有广度和深度。所以她阅读的书的范围很广,包括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文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总论、自然科学总论等多个方面。对待阅读,她的态度是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创造时间也要读。所以她花费了许多时间在阅读上,会在大块的空闲时间进行阅读,比如晚上吃完饭到睡觉之前,她可以做到一直阅读同一本书。“在阅读中汲取新知,在思考中沉潜聚力。”也正是她的努力方向。
一腔热血勤珍重
由于在武汉读书,孙祎铭搜集到了许多抗疫的材料。从武汉政府到武汉人民,他们创造的视频资料、散文、小说......都给孙祎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去了解抗疫精神。在环境熏陶和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她发表了《抗疫楹联的生成、特征及意义》。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她对抗疫精神的两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个是举国同心。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有很多资料都展示了武汉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巨大贡献。她身在武汉,对这一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感佩之情难以言表。另外一点是命运与共。她在写作时收集到的很多楹联,是中国人民在支持世界共同抗疫之时而写作,比如说“昨夜寄君辽海月,春来放歌富士山”等等。这些楹联所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她深深感动。
也正是这次的科研经历和相关讲座,让她的学术视野更加开拓,将学习和抗疫精神结合起来,提升了她的国际视野也激起了她的家国情怀。
直挂云帆济沧海
拿到国家级奖学金,孙祎铭这一阶段性的目标已经告一段落。谈起新的目标和人生规划,她表示,短期的目标还是在这一学期的考试周里能展现出自己的努力成果。关于长期的计划,她希望可以继续深造,了解先进的、前沿的学术成果。
在专访的最后,她以王尔德的“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