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史展 季煜坤 罗淳 吉克五达)“我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回到我的家乡,把自己在大山外的所学所见传授给大山里渴望知识的一代又一代人。”4月30日,说起未来打算时,吉克五达说这是他的理想,更是他的责任。
来自四川省彝族自治州的吉克五达,是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1级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小就向往大山外的生活的他,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迈向了自己的梦想。在校内,他思想积极、勤学上进,斩获各类奖项。在校外,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为家乡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未来,学出大凉山,他更准备用于大凉山。
“我出生时的大凉山,是那么贫困。”吉克五达回忆,小时候,他意外生病,父母为了给他治病,挨家挨户地借钱,跑遍了省市区医院,最终从“死神”手里把他拉了回来。吉克五达家的经济来源基本依靠父亲外出打工,他从小帮家里做农活——插秧、割谷子、喂猪、放羊,放学回家路上拿着破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瓶罐纸片,换取零用。周末与寒暑假他也都会去做兼职贴补家用。
“小时候,我们住着用土坯、木头、茅草建成的房子,火塘里的柴火把屋子熏得黢黑,屋子一片漆黑、四处漏风,我们睡着用木棍、木板、野草垫和塑料布搭成的‘床铺’。”吉克五达回忆。“我从小就向往着大山外的生活,我希望能走出大山学到更多。”虽然拮据的家庭让他的求学之路异常艰苦,但重重困难依然压不断吉克五达梦想的翅膀。经过不断努力,他终于走出了大山,来到了梦想中的大学。
入校以来,吉克五达思想积极,勤学上进,担任2021级环艺班班长。他多次参加国家级专业竞赛,发挥专业特长、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环保和乡村振兴为设计理念创作的《青山》成功入展中国第十二届“设计再造”绿色生活艺术创意展。“我还经常学习新的技术和软件,探索各种材料和设计方案,夯实理论基础,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吉克五达说。在校期间,他还以负责人的身份带领学院同学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彝族漆器,创新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获得国家级立项。
平时,吉克五达也总是寻找机会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在寒暑假“千生画千村”社会实践中,绘制墙绘,助力乡村振兴,传播美育新风尚;回到家乡,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护工作,以身作则,抵制谣言,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参加家乡森林防护员志愿者,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定期上山巡查火灾隐患,为家乡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山高气寒,是凉山,也是我的家乡。”吉克五达介绍,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然而凉山地区地处山区,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近代以来,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农村更是贫困严重;地区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学校和医院数量少。
“记忆中,去往学校的路是需要踏在泥泞上、走在藤梯间、穿在山谷里,翻过几座青山才能到学校……”吉克五达回忆,“说是学校,其实是用黄土垒起来的瓦房,常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师资力量更是薄弱,小学前三年,我的数学和语文是同一位老师;崎岖泥泞的山路,破旧的学习环境、薄弱的师资力量、艰苦的生活条件,让无数学生放弃了求学之路。”
吉克五达说,十年间,家乡大凉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具有彝家特色的新房替代了原有简陋低矮的土坯房,仿佛粒粒珍珠散落在大凉山之中。家里家外,灯火明亮,果园飘香,桑树成林,稻香阵阵,平整宽阔的道路修到每一个村寨,清洁干净的自来水引进每一户人家……一批批有着情怀与奉献精神的支教老师们来到了大凉山,点亮一盏盏明亮的心灯,为这群凉山学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为家乡学子走出大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出大凉山,用于大凉山。”对吉克五达来说,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回到家乡,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渴望知识的一代又一代人。同时,他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家乡做了些实事。比如,依据家乡地形和气候来进行环境规划和房屋的设计;设计展现民族特色的彝文化酒店项目,以建筑语言传递彝族新风貌。
“我要接好时代的接力棒,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段,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心之所向,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吉克五达说。
审读人:刘倩 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