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楷模代表:恽代英对当代青年的启示-37000dcm威尼斯
纪念恽代英诞辰120周年特别专题

青年楷模代表:恽代英对当代青年的启示-37000dcm威尼斯

时间:2015-08-28 16:26    来源:中国青年网湖北频道    作者:杨臣 陶力    点击:
周恩来总理曾这样描述恽代英同志: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杨臣 陶力)周恩来总理曾这样描述恽代英同志:“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


  从1895年出生到1931年牺牲,这位仅在人间度过36个春秋的青年人,是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政治活动家和著名的青年运动领袖。在这短暂的岁月里,他从普通的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思想遗产,还有到目前为止仍深深令当代青年为之敬仰和值得学习的风范与品格。


肩负国家命运,不断寻求救国真理

  恽代英出生于书香门第,青年时便意识到要把改造自我与改造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并立下为祖国和社会服务的大志。他认为,青年人不但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饱学之士,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把学习和救国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恽代英进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时,正值西方文化汹涌而至,年轻的他如饥似渴般的博览群书。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俄国无政府主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恽代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追求真理、冲锋陷阵的猛士,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他将这三句话作为思想的起点,用文章作带领青年追求真理的火炬,字字如珠玑,落地有声,篇篇如投枪,如利剑,直刺敌人的胸膛。


  在早期文章《一国善势力之养成》中,他就号召青年不但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饱学之士,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把学习和救国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他这样写道:“青年应该要有联合互助的团结之精神,救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众人的事,人人行动起来,养成好的道德,则为国家之福。”这样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直贯穿着他的革命理念。


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经受住无数严峻考验

  意志力是青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品格之一,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不管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经济建设时期,亦或是如今的新常态下,要实现理想抱负,有一番作为,不仅需要奋斗的精神,更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


  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恽代英都表现出了超强的意志力。甚至在被捕后,在受监狱非人的生活和疾病折磨的情况下,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尽管如此,他仍始终保持旺盛的斗争精神,经常对难友进行革命教育。他说:“对一个革命者来讲,战场固然是考验,而监狱也是一个特殊的战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在这个特殊战场上,在生死面前,要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


  在狱中,他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了一本解释党的“十大纲领”的工人读本,还写下了一首气吞山河的《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心怀青年重视青年,始终扎根于青年群众之中

  恽代英长期承担宣传教育工作和青年运动工作,是党内、团内公认的著名理论家和青年运动领袖,被誉为“我党最善于联系青年和劳动群众的领导人之一”。郭沫若曾回忆说:“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之所以在青年中有如此大的号召力,与恽代英一直以来的青年群众观是密不可分的。


  恽代英十分重视青年群众。他留校任教时,“视同学如兄弟”,用一切方式及时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向学生公开自己的日记,学生们读了他的日记,就等于和他进行了一次思想交流,他也从阅读同学的日记中,“详知他们的疾苦”。


  恽代英十分依靠青年群众。他强调群众的力量,认为中国革命只有依靠工农群众、发动工农群众,才能取得成功。基于这些认识,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依靠广大青年和群众的参与来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观点,在他撰写的《群众生活的修养》文章中也得以印证:“天下要做的事很多,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很小,生命亦很短,天下事绝不是一个人做的完的。”


  恽代英密切联系青年群众。他通过写信的方式保持与广大青年的联系,在《中国青年》编辑部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收到几十封甚至上百封青年来信”,对于这些来信,他不管多忙,都一一回信。


重视学习笔耕不辍,用思想影响他人

  学生时代的恽代英,就是一个酷爱学习的学生,他十分重视“砥砺行为,敦进学业”,每看到一本好书,便废寝忘食地阅读,非读完方罢休,也正是这样的日积月累,为他日后成为思想先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之后,他更是以极高的革命热忱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宣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过程中。


  1930年夏,他在上海撰写《每日宣传要点》的时候,每日约写五百字至一千字。从家里出发在路上边阅读边思考,一踏进工作地点,坐下来就开始动手写稿,并坐的机要秘书同时打字跟进。这样从开始动笔,到印刷不到半小时完成,同时也准备好发行工作了。这样的速度,让同是文章圣手才思敏捷的周恩来也赞扬说:“如此迅速地写好一篇稿,印好以至发行到群众的手中,只需个把钟头,整个世界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恽代英不仅自己在宣传理论上勤奋耕耘,也用思想影响着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其担任主编的《中国青年》,在当时也成为了斗争中的“精神食粮”,教育和培养了一代革命青年,点燃一个又一个革命火种,成千上万的青年正是手捧这份杂志,并呼唤着“代英”的名字,奔赴黄埔军校、寻找党团组织。


朴素真挚严于律己,孜孜寻求革命之道

  恽代英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平头,深度眼镜,蓝布长衫子,为恽代英的个人标志。他生活简朴,被好友萧楚女喻为“当代的墨子”。在白区坚持地下斗争时,生活异常艰苦,恽代英却不以为然,非常乐观。他曾对妻子说:“我们是贫贱夫妻,我们看王侯如粪土,视富贵为浮云,我们不怕穷,不怕苦,我们要安贫乐道。这个‘道’就是革命的理想。为了实现它而斗争,就是最大的快乐”。


  恽代英虽然对自己节俭朴素,但对于有利于革命开展的事情却毫不吝啬。1921年,他在川南师范任教时月薪为100大洋,然而他每月的开销只有三到四块,剩下的全部用来资助学生和救助穷苦的百姓,再有多余的就用以支援他与友人在武汉建立的利群书社了。


  他的侄子恽希良回忆他时,说恽代英曾说过这么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如今,我们追忆历史,缅怀先辈,不仅仅是要感悟恽代英的一言一行,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明镜,比照自身。作为一个青年人,要牢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做到敢于吃苦、勇挑重担;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到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牢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做到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紧紧围绕祖国“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以一种勇立潮头的浩气、超越前人的勇气、与时俱进的朝气,引导大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不渝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网湖北频道)


编辑:张倩虹


编辑: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37000dcm威尼斯的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