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冰:以跑马,释我心-37000dcm威尼斯
时间:2016-03-30 21:06
来源:华大青年网
作者:严慧莲 兰雨欣
点击:次
他跑过6次马拉松,将跑步作为人生的信仰;开课《从三千米到马拉松》,以亲身经历感染学生;支教一年,是孩子眼中亲切的冰哥。他就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2级辅导员熊冰,一个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大男孩。
他跑过6次马拉松,将跑步作为人生的信仰;开课《从三千米到马拉松》,以亲身经历感染学生;支教一年,是孩子眼中亲切的冰哥。他就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2级辅导员熊冰,一个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大男孩。
圆梦瞬间不过如此,圆梦过程回味无穷
熊冰真正开始有训练地跑步是在2014年,那时候他还在支教。因为物资匮乏,跑步是最简单的锻炼方式,于是他开始跑步。“我想着通过跑步给我的学生带来一些正能量。”他说到。除此之外,通过跑步来塑造体形也是驱使他跑步的一部分原因。他表示,自己以前比较胖,体形不是很好,通过这些年的锻炼体形得到了很好的塑造。
截至2015年1月2日,他一共完成了厦门、郑州、北京、广州、黄石、厦门一共6次马拉松,他最好的成绩是4小时3分。而今年,他将继续参加4月10日的汉马。
对于马拉松,熊冰感触最大的就是:“圆梦瞬间不过如此,但圆梦过程回味无穷。”第一次跑马的时候是在厦门,全程42.195km。“当看到30km的路标时我意识到真正的马拉松现在才开始,从这里到终点,我将独自面对那个最孤独的自我。”他空间的日志《只愿春暖花开时,遇见更好的自己》写到。
对于很多人来说,跑步最难的就是坚持。他说:“跑步是枯燥的,跑步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面对一个孤独的自己。但是你坚持下来,这种经历就是回味无穷的。”为了参加跑马,他要求自己每周跑一次长距离20km左右,两次短距离8km左右。
在他看来,跑步是一种信仰,那种对于未来的执着,相信未来可以变得更好的信仰,并且这种信仰已经内化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马拉松的魅力在于一种精神,熊冰说:“那种几万人一起跑步的场面很感人,有时候你可以看到身旁有妈妈一边推着婴儿车一边跑,还有老太太赤足从你旁边呼啸而过……”那种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觉得感动。同时,他认为在追求跑马的过程,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沉淀。“现在的社会比较浮躁,跑马可以让一个人回到最纯粹的层面。”
从三千米到马拉松,坚持到自己的终点
熊冰的素质选修课《从三千米到马拉松》这学期开始开设,每周二下午4点上课,一节室内一节室外,两节课结束。熊冰制作ppt课件展示个人经历,他希望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能让同学们产生一些共鸣。理论过后就是实践,第二次课熊冰带领同学们在佑铭体育场做相应的准备活动,并让他们尝试慢跑3km。考核制度比较自由化,两次课之后,在期末考试之前提交一份心得体验。
开课的想法他已经孕育了两年。“只有尝过白酒的刚烈,才能感受清水的甘甜。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在讲述的时候让听者产生共鸣。”他认为,大学不仅仅是完成学业和学生工作的地方,还需要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终身难忘。他说:“我知道有一些同学有跑步的想法,但没有坚持下来,我希望通过我的课能给他们带来一点点改变,让他们在大学里留下一些很难忘的回忆。”
对于课堂效果,他表示坚不坚持靠个人,有共鸣的同学自然会受启发坚持下来。
物院13级汪梦蝶是该课堂的一名学生,她说:“跑3000m时,我是坚持跑下来的女生当中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你选择什么道路,你坚持到你的终点就好。”在那次课之后,她一直坚持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运动,因为正如熊冰老师所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又不是一场马拉松,没有人限制你要走哪条路到哪个终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终点。
割不下的相守之情,离开只为更好的相遇
熊冰出生在武汉,成长在贵州。华师每年都会选拔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去偏远地区支教,而毕业的他有幸作为华师支教团的一员前往贵州支教。那里的学生都是山区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十多年来没有出过大山。当时熊冰刚好教的是高三,是一个改变命运的阶段。“我特别希望他们在我的教学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这个大山。”,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业,他努力找到和学生相处的最好模式,以人格魅力带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变得有滋有味。
在结束支教,即将离开的时候,他对一起支教的朋友说:“你能不能给我一个离开的理由?”在贵州,他得到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小山区不像大城市,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他和学生之间,和老师之间都是那种很纯粹的感情和友谊,真性情的他喜欢这种交流。但最后因为父母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他还是回到了武汉。
谈及今后的目标,研究生快毕业的他打算继续在高校里从事辅导员的工作,他喜欢和学生交流。他说:“喜欢一门课,其实是喜欢这个老师。”他希望自己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他,帮助更多的学生。(文/严慧莲 兰雨欣)
编辑:林晓玥
编辑: